如若这股贼人向任城靠近,都头又向县君、乃至府君主动请缨,要出城追查、驱赶,他们肯定也巴不得有人做这个事吧?
到时候,都头仅带少量人马,名为驱逐,实则却与贼交战、得了贼首首级,还有些许被裹挟的从贼小卒作证贼首身份、让本县见过贼首的士绅出来辨认,一切就足够了。经此一事,都头至少能升指挥使吧,说不定将来表现再好一些,都虞侯也有可能。”
赵子称最后那句话,其实有点高估了。主要是现在梁山还没做大,只是一伙水洼里的小贼,贼首的人头也没那么值钱。指挥使还是可以的,都虞侯有点妄想了。
若是后来全盛姿态的梁山,你能杀得宋江的话,凭宋江的人头当都虞侯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能全灭梁山,直接当都指挥使也行。
现在王伦的人头,比将来的宋江还是差了不少意思。
不过关胜显然没纠结这些细节,他只是顺着赵子称的逻辑思考了一下,赫然发现这么做还真的非常稳妥。
关胜久在济州,他非常清楚当地的文官对于贼情的纵容和怕事、躲事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是济州和东平府边界上出现了潜行过来的小股不明贼情,文官最希望的就是赶紧赶走了事,只要别入境,去祸害邻居,那他就绝不动手。
要不是北宋末年山东的吏治已经烂到了这种程度,宋江后来也不至于做大得那么快。
到时候,自己主动挺身而出,愿意帮府县长官分忧,主动出城驱贼,知州和知县都得感谢得烧高香了。
其他各县武官,肯定都是希望紧闭城门,什么都不干,只求别惹怒贼人,指望贼人自行换个地方祸害。
关胜把事情梳理明白后,长叹一声:“既然赵公子已经想好了计策,关某就却之不恭了。关某也说句肺腑之言,功劳升迁,都是身外之物,但公子仅凭关某的江湖名声,便如此信任、推心置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