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坛的名声。
他只要这种意识形态被推广出去,渐渐形成气候即可。至于这个学说的“著作权”是不是他本人的,赵子称压根儿不在乎。后世马云出名之前,自己说的话都还要特地托伪说是比尔盖茨说的呢,如今赵子称人微言轻,把自己的话借皇帝的口说出来,绝对是赚不是赔。
而如今朝中那些文学之臣和史官,大多都已被大浪淘沙,剩下佞幸之臣,极少有敢跟皇帝正面硬怼的了。
所以那些人被招来后、听说这些观察和思考出自天子本人所想,便纷纷歌功颂德附和,表示这一说法确实值得研究完善。不过他们也没承诺期限修改《五代史》的论述部分,显然还想和稀泥拖时间。
好在赵佶也不急,就让他们慢慢学习讨论,反正只要在朝廷将来对辽国作战之前,把这套支持北伐的理论体系拿出来就行。一年半载之内都无所谓。
把远房侄儿的“学术成果”窃为己有之后,赵佶也稍稍有些内疚和不好意思。
于是次日,他又找来梁师成,问了关于赵子称的更多情况。
梁师成见皇帝感兴趣,察言观色,觉得皇帝对赵子称印象不错,那他也就顺着皇帝的意,挑些好话说。
赵佶全面了解了赵子称之前鼓捣的那些事儿、做的那些工作,对他越发满意,简简单单说了一个“好”字。
梁师成以为陛下要提拔赵子称,试探着问:“陛下可需要吏部……”
“不用,就按章程办即可,原来该补缺什么官就是什么官,不过可以快一点。”赵佶直接否决了梁师成的揣测。
他不希望赵子称立刻意识到昨天遇到的是皇帝,所以不能立刻法外加官。
但后续只要赵子称表现好,一切升迁可以从速。能被皇帝记住,就已经是一种非常给力的加持了,哪怕只是暗中记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