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侍中寺的书令史们进行了二次复核,确认无误后方才呈报天子。
刘辩翻阅着账册上的数目,但看着看着,眉头却渐渐拧紧蹙起,最终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努力了一年,赋税确实增长显著,可新开垦的田地增长数量,却少得可怜
今年的大汉耕地增长数字为二十万顷,也就是二千万亩,相当于3.3%的耕地增长率了,这对于一个拥有六亿耕地和五千万口百姓的帝国而言,已经算是不错的增长率了。
百亩之田,扣除赋税后可供一户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和日常开销,吃饱穿暖,还有一定的灾害承受能力。
也就是说今年增加的耕田可供二十万户吃饱穿暖……个屁!
且不说纸面数据的二十万顷耕田,有十三万顷都是得益于各地水渠的修缮和新建,而这部分田地都不归属于百姓,而是作为公田。
豫州汝南的二十四陂,前汉召信臣修建的陂塘群,至今有过半淤塞,汝南郡守杨琦在朝廷的鼓励下征发徭役修缮,复田三千顷。
兖州的金堤渠是沿黄河堤坝的水渠,由济阴郡守士孙瑞与东郡郡守桥瑁共同修缮,济阴郡、东郡共增耕田万顷。
陇西郡守李参亲负土石领人修缮引洮渠,陇右增田数千顷,右扶风鲍鸿也招募流民修缮成国渠,引渭穿渠,得郿县、武功、美阳三县周边万顷良田。
诸如此类,主要的田地增长尽皆来自于这些水利工程。
至于因这些水利工程而开垦出的十三万顷公田,则是与百姓没有分毫干系,并不会回馈百姓。
大汉的土地,主要是分为三类。
其一,个人所有的私田。
其二便是公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