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恻隐与同情”合一动机——悲剧的三重内核无法跨越——导向“夜幕落下”结局。
\n
如此,形成类似于音乐作品中“四声部赋格”的结构,或者理解为“弦乐四重奏”或“四部和声”也行。
\n
特征的动机会在声部之间模仿和变形,所以读者朋友也看出了一些端倪或隐喻,大量的物品、角色或事件会在不同的时空中近似地出现,台词与转场也是。
\n
比如四幅不同形态的“秋千”、比如“少年的魔号”与“东方之笛”、比如第五卷中范宁和希兰逛的“范德沙夫收藏馆”和“没有琴弓的索尔红宝石”和“毒药索尔红宝石”、比如“修道院圣乐审查”与“特巡厅清洗名单”、比如“被胁迫任职的南希”与“特巡厅监视下的特纳艺术厅”、比如“高塔上生死不明的演奏人员”和“雪山上遇难的艺术家”......
\n
更小一点的细节,还有同时出现在修复室与雪山遗体上的硝酸甘油、中世纪琼书房的面具与拍卖场的面具、启蒙运动时空南希的镯子与第三卷南国露娜的镯子、跳入火刑场裂缝的范宁与跳入冰川裂缝的若依、淹没修道院的湖水与第一卷默特劳恩湖旁的作曲小屋等等......更明显的如“无主之锤”、“幻物”与“幻人”、“双盘吸虫”等等就不赘述了......
\n
四重历史是叙述主体,但实际上“午”的时空无限之多,比如范宁回到的现代时空其实和最初“穿越”前的蓝星是不一样的,雪崩醒来后又不一样了,由于可能性的分裂,很多时空存在似是而非的细微区别。
\n
这点也在文中做了大量的细节暗示。
\n
比如南国卷开篇范宁回到的蓝星,是打车去听音乐会的,但这里的范宁却莫名其妙有台二手车;前者范宁手腕寄存号牌是红色的,但这里却成了蓝色,号码也不一样;前者检票大厅是三位女性工作人员,这里却出现了男性......等等......
\n
好啦,想说的差不多都说了,这几天的后劲也基本缓过来了。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