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洲首先发难,向驻南充的刘文辉部打响了第一枪,从而揭开了二刘大战序幕。战争一爆发,刘湘即派唐式遵为东路军总指挥,潘文华为南路总指挥,王瓒绪为北路总指挥,分三路向刘文辉进攻。刘文辉亦分头防御,并在防区内布置了五层防线。战争初期,由于刘文辉部防线过长,南北绵亘数百里,兵力分散难支,故战不几日,刘文辉即主动后撤,退守沱江防线。11月18日,刘湘军越过沱江,数路围攻泸州。泸州位于沱江与长江交汇处,为川南军事重镇,易守难攻。刘湘军几次进攻都未能得逞,遂采用武力威逼和金钱收买两手来对守城的刘文辉部两个旅长。守军见救兵不至,孤军坚守困难,表示愿意接受改编。11月底,刘湘进驻泸州。最终,“二刘之战”以刘湘胜利、刘文辉退守西康告终!结果,他们两个赢的赢了,输的输了,好日子却从没有断过,但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却是苦不堪言的苦日子!
不过,尽管对这些军阀极为不耻,熟知历史的李剑生对四川人却是充满尊重的!
来自后世的他,不止一次看过《血战台儿庄》。其中122师王将军以身殉国最为惨烈、也最给他深刻印象。那个川军的122师,在王铭章师长的领导下,在滕县全军牺牲。虽然3000人的牺牲换来的仅仅是日军66人的伤亡,从严格的军事意义上说应该是残败,可是在各种舆论的眼里,川军赢得了尊重。考虑到川军低劣的装备和低水平的训练,没有任何人认为那是丢人的!相反,那是名垂千古!也从此有了“无川不带兵”的美谈!而“无川不带兵、无湘不成军”,这两句已经成了带兵名谚!王铭章师由此名垂青史,而在民国政府颁布追认的10大上将里,王铭章仅次于张自忠,排名第二!
事实上,李剑生看过的另一份资料表明,8年抗战中,四川出兵出丁几近300万,其中十分之一或阵亡或失踪!而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砸锅卖铁,以一个省份,承担了全国百分之三十的供应,和十分之一兵源!更让人感动的是,抗战期间四川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捐款,有很多要饭的都把家底翻空的投钱!至于国共两方的第一王牌军,即国党的第一王牌74军、共军的第一王牌27军,貌似也都是川人为主组建的。两军都经历过无数血战,也都有胜负,可从来没有丢人的时候,走到哪里都是赞誉一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