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很是赞同这个观点。
至于《决议》指出的政治上问题,即“左”倾机会主义者提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没有利用敌人内部的第一矛盾冲突、拒绝援助福建事变、丧失了打破“围剿”的良机一事,李剑生心底也有认同。要知道,蒋某人前四次围剿红军,每每失败,那可是既有外因也有内因的!而第四次反围剿先前失利、后来成功,就因为有福建事变的因素在影响蒋某人。如果第五次围剿发动时,这个事变处理得好,李剑生相信,绝对有助于粉碎第五次围剿的!
至于《决议》指出的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出现的情况,李剑生更是深有感触!《决议》说,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时,“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犯了原则错误。“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在干部中群众中关于这种战略转变没有解释,组织庞大的后方机关使行军作战受到困难,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说实在的,李剑生对这个问题最有印象,因为他是深知这个问题的。在通道时候,他大骂中央领导,就说到了这个问题。
《决议》的另一点,也是最为李剑生所关注的,即肯定了以***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不用说,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水到渠成的。感叹一回这历史还是在按历史的正常轨道前进,一边看《决议》后的附件。
头一个是毛伟人临行前跟他说过的,即中央已经确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议,改为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第二个是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为*****。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李剑生熟悉历史,一下子就发现,眼下这个附件表述的史实与历史上稍有些不同的。正史上,毛伟人军事指挥权的最终确立是分三步进行的:第一时段,他没有参与军事指挥,仅是进入了常委,增强了话语权,其时周恩来为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第二时段,即遵义会议后不久,决定***为周恩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