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女子入翰林,用大臣们的话来说,那就是此诚千古未有之奇,然而李清照的才学摆在那里,官家想才尽其用,他们也无可指摘。
\n
再观官家所任者,皆实心任事,成效卓著,是一种……十分大胆用人的味道,对于北宋的臣子们来说,格外新鲜。
\n
也格外有那种君臣相得的诱惑力。
\n
谁不想青史留名呢?
\n
总体来说,殷灵毓这个官家当的还是很称职,臣子们也逐渐开始习惯她的作风,脾性,并调整着自己的主政作风,迎合上意。
\n
不调整也不行,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要是还拖拖拉拉做不完,就要去地方做什么…什么扶贫了,他们可不想去穷乡僻壤里呆着。
\n
虽然官家性子好,但如果涉及这种渎职问题,罚也真是往狠了罚啊!
\n
李纲作为宰相,与殷灵毓接触时间要更长一些,再加上年龄大小,经常不自觉就代入了长辈视角,然后在心里暗骂自己真是被优待两天就开始飘。
\n
殷灵毓这次只先拿出了水泥,用以兴修水利,宋朝水利相当兴盛,但同时也自有其不足,比如围湖造田导致的洪涝,还有对于黄河的束手无策。
\n
再加上她预备发展宋朝的优势项目,商业,好抑兼并,扶农商,暗中瓦解士大夫田租食利的传统优势,所以土法水泥的优先级才最高。
\n
这件事情交给了李纲,李纲务实,当天就跑去烧了一窑实践,见到效果喜不自胜,这不,跑到宫里来报喜来了。
\n
“官家,老臣试过了!那水泥…...那水泥真真是神物!”
\n
殷灵毓淡定颔首,把面前还没动过的砂糖冰雪冷元子往满头大汗的李纲面前推了推:“爱卿消消暑。”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