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
他想起幼时在眉山见过的盐井,黝黑的卤水煎出雪白的盐粒,那是比金银更硬通的货币。
这时,参军捧着一卷黄绢入内:「陛下,这是您吩咐草拟的《蜀地新政十条》,请过目。」
苏允展开黄绢,烛火映着上面的朱批:
丈量田亩,三年免税:仿汉初「十五税一」,但首三年全免,只征「军屯粮」十分之一;
疏浚都江堰,复良田万亩:设「都水监」,徵发民夫以工代赈,每日给粟米一升;
罢除茶马司,许民间通商:打破大宋垄断,允许茶商持「通关文牒」自由交易;
立「惠民窑」,制平价瓷器:将眉山窑厂收归官办,除贡品外,量产粗瓷碗碟,每只仅售铜钱五文;
清剿匪患,保商路畅通:命折可适部驻军剑门关,凡商旅被劫,驻军将领连坐;
「好!」苏允拍案而起,目光扫过殿内立柱上残留的后蜀雕花,「传我旨意:明日辰时,在成都府衙前当众焚毁大宋的『青苗钱』帐册,再开仓放粮三日。
另外,」他看向王抱朴,「把成都那些被兼并的那些田产,全部分给无地的灾民,地契上要刻上『洪武二年赐』的字样。」
王抱朴闻言吃惊,道:「现在就执行?不怕天下士绅反对?」
苏允将朱砂笔搁在笔山之上,烛火映得他眼底的血丝格外分明。
他走到殿内那幅巨大的《蜀地田亩鱼鳞图》前,指尖划过图上用朱笔圈出的成片沃土——那是大宋勋贵与蜀中士绅兼并的田庄,占了成都平原半数以上的耕地。
「守真可知,」苏允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刘邦入关中时,为何要『约法三章』?
不是因为他不想苛政,而是知道民心比刀枪更能定天下。」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王抱朴手中的帐册上,「大宋的『青苗钱』把百姓逼到绝境,那些士绅却囤着万亩良田,连赈灾粮都要克扣——这样的根基,能稳吗?」
王抱朴捏紧帐册,羊皮纸发出沙沙声响:「先生,学生并非反对均田,只是眼下大军刚定四川,江南未定,辽人虎视眈眈,若此时触动士绅根本……」
他想起三日前在成都街头,看见几个老秀才对着新政告示摇头叹息,「蜀中的士绅大族,多与江南士大夫有姻亲,若他们联名上奏,说先生『夺富民之产以媚贫民』,恐对舆论不利。」
「舆论?」苏允忽然笑了,走到窗边推开雕花木窗,夜风吹动他玄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