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向的思维,他没有用官阶压人,而是用尽了一切阴险的招数,甚至不惜捏造证据,伪造案情。他着手准备了四个月的时间,然后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将霸占袁州府军政事务三年之久的地头蛇断送了。
恶人自有恶人磨,但杨庸觉得还不过瘾。
胡令同被押解去开封府的第二天,杨庸就发布了他自从来到袁州之后正经八百的第二道知州令。他要袁州治下所有大小官吏,无论官阶,无论大小。在当年的年关之前,必须出具一份财产说明,一份自查简书。
知州大人的这道命令文书被快马加鞭一天之内就送往治下四县。眼下正是十一月的寒冬时节,离着年关还有些时日,照道理来说,月余的空当对于写这两份文书那是绰绰有余的,但袁州治下,有胡令同这三年只手遮天,哪里还有什么清官好官,谁手里没有几万十几万贯的钱财。
财产说明先不去说它,这自查简书又是个什么东西?
御史台每隔四年会对地方官员进行一次考评,每次考评的结果都必须书写成文,呈交御史台存档,作为晋升或是降职的重要依据。但从来没有人会闲的如此蛋疼,自己查自己,还要书面汇报。这不正是应了那句话,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袁州官场很快就给杨庸起了一个外号。
叫“杨自查”。
但有胡令同在前,谁还敢小看杨庸?但袁州府治下的官吏们,哪个不是老油条?自查简书这种东西,无非也就编造几句,糊弄糊弄罢了。财产说明倒也好弄,说不清的钱物往钱窖里一藏,杨庸不挖地三尺,是决计翻不出他们的家底的。
只用了四天,几乎是不约而同,四县各级官吏的说明文书就呈放在杨庸的案前。张顺把那两叠纸张摆摆整齐,皱着眉头问道:“大哥,就这两张纸,能有用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