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宋律法,州府提交的案子提点刑狱司需要复核一遍,以防有人贪赃舞弊、徇私枉法,从而制造冤案。对于一路提刑官来说,像胡令同这样走巧的人物怎么可能不竭力结交。往年袁州府送到江西提点刑狱司的钱财,马拉车载,早已能堆出一座银山来。话说受人钱财与人消灾,听说胡令同下了马,那对整个提点刑狱司都是一个不小的新闻。往日受过胡令同贿赂的一干人等,无一不是愁云满面,商量着要如何摆平袁州的案子。他们倒不是讲那哥们义气,着实是因为胡令同倒了,会牵扯出许多的肮脏内幕来。
杨庸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不想得罪与袁州事物无关的旁人,一来是因为初来乍到好歹要给人面子,二来是他目下真没有这种闲情逸致帮着开封府整顿吏治。所以随同案件卷宗呈上提刑司的公文里,还夹着杨庸的亲笔书信,言明胡令同只是贪赃枉法,勾结贼匪,言辞恳切,字字恭谦。最重要的,杨庸还告诉提刑司这个案子也同时呈往了开封府。
这是萧慕容加上去的,杨庸起初还觉得没甚必要,但后来一想,绝对不是画蛇添足。
提刑司的那帮渣滓,杨庸领袁州知事并赐银鱼袋这么重大的人事事件他们肯定是知道的,背地里一打听,聪明的人都知道杨庸他到底穿得是绫罗绸缎还是粗细棉布。他们可以看不起杨庸,但是他们不能不给赵桓和刘韐面子。大家朝里都有人,但胡令同的靠山比起杨庸的来,显然是不足挂齿的。
杨公子头上的犄角太大,再抬出开封府的名号来,提刑司摸着脚趾头都知道,杨庸是在警告他们,袁州胡令同的案子,你们还是洗洗睡吧,别管了!
果不其然,公文发出不到半个月,提刑司的回执就跟着公差回到了袁州府。
“案情属实,依律办理。”
杨庸看着那八个字的批复,心里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从此袁州府治下,他杨庸终于可以想怎样就怎样了!搬倒胡令同,他贯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