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两个押司昨夜在酒席上是见过的,一个叫张耀同,一个叫丁昌光,都是袁州人氏,在宜春县衙已经做了十余年的押司。招待上官,可谓经验老道,持重异常。胡令同昨天被杨庸摆了两道,今日让他们来接待杨庸,实为用心良苦。
杨庸带了岳飞,两人骑上高头大马,由两个押司引路,在城内转了不到两条街,便到了州府门前。张耀同在前,丁昌光在后,簇拥着杨庸拾级而上。穿过州府大门,径直入内。
杨庸提步跨过门槛,只见院内三五个军士斜靠墙头,衣甲不整,抱着枪正自昏昏欲睡。
岳飞皱紧了眉头,大声吼道:“可有活着的!?”
那三五个军士听得有人喊,便睁眼望来,却见一文一武两员命官正自盯着自己,赶忙从墙边爬将起来,歪歪扭扭地站作一排。杨庸见这几个军士都已是四十多岁,有一个更是满头白发,不禁摇头,这着实是一队老弱病残。
“其他人呢?”岳飞掌管袁州军事,清点兵将与一应物资便是他的职权范围之内的差使。那几个老兵唯唯诺诺,谁也放不出一个屁来,张耀同在一旁答道:“将军息怒,袁州城内兵丁稀少,将军与杨大人刚刚上任,为防草贼侵城,胡大人让精壮的军士们都去四面城门把守去了。只留了些稍弱的军士以供差遣。一应簿册均已呈放在案,将军的官署便在州府内,不时便能查点。”
岳飞听他如此说,暂时压住了心里的火气,与杨庸告一声,便让那几个老弱军士引自己去他的官署查点名簿。杨庸则跟着张耀同和丁昌光继续走府,了解情况。
州府大堂里高悬“以民为天”的匾额,也不知是哪一任知州把这冠冕堂皇的东西挂在自己头顶的。堂内设施倒是齐备,桌椅板凳无一不有,左右安插“回避”、“肃静”的持牌,再有两路板棍架,架上十六根水火棍。再瞧那官案,朱漆着身,结构紧实。案上置一惊堂木,左右又各有令牌斛。三五支黑底令牌插于同色的壶内,倒是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