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话说,赵佶下了这道旨也是满朝皆惊。赐同进士也就算了,判个通判更是顶了天。但同时还权领了袁州知事,这就不合理了,根本就是大宋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一众大臣还未反应过来,礼部还在掰指头算,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黼就出列奏道:“陛下,此事似乎不合理法,知州与通判怎可尽只安与一人身上!?”
赵佶皱着眉头,问道:“那依王卿所言,谁可去知袁州事?据朕所知,这三年里,袁州总共换了七任知州,在朝的诸位,谁想任这第八位?”
满堂顿时鸦雀无声,王黼还想说些什么,但见礼部根本不出来应和,也就只好不了了之,只叹此等末世早已是礼崩乐坏。
陛下的意思他懂,袁州为何三年换了七任知州?那是因为袁州地处偏远,匪患猖獗,常常打家劫舍,侵州陷府。近三年来的七个知州,因为剿匪不力而被撤职的有两个,因为力不从心而请辞的有两个,因为太过张扬被草匪杀害的有两个,还有一个干脆在上任的路上落水溺亡,连袁州府的大门都没有看到。
众官想到这其中种种,也不由得心惊肉跳起来,那里简直就是个大坟。现在他们似乎明白陛下为什么一上来就给杨庸如此大的待遇,直接跳升五品官,还将一州的军政大权全权交给他。现在想想这其中利害,也就没有人眼红了。
杨庸哪里想得到,他即将要去的地方,环境究竟坏到了什么程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