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朝廷的封赏也下来了。刘韐带着圣旨,直奔杨庸的新宅。果然不出杨庸所料,在燕京城内孤军奋战的郭药师被当做了此次北伐的楷模。不仅赏赐丰厚,更是许下了燕云兵马总管的差使。虽然是个空衔,但日后收复燕云,他便是此地的最高军事长官。其时郭药师的伤已痊愈,能下床走动,见了圣旨一时按捺不住,痛哭流涕。刘韐以为郭药师是感激圣恩,不料郭药师却朝北摇摆,告慰常胜军在燕京城里的那些战死的英灵。
杨庸很是理解他,那五百死士原本就是郭药师手里的血本,一次性在燕京赔了个干净,怎能叫他不伤心流泪。
韩世忠提任青州兵马都监,受武节郎。专职整治军备,修造军器,编练乡勇。而王渊却授以武功大夫、果州团练使,散官上升一级,实权却是降了两级,实乃明升暗降。
而杨庸有秀才的功名,朝廷讨论赏罚时,礼部认为杨庸该授同进士出身,先外放州府,也算为朝廷储备人才。兵部因为刘韐的力荐,又想让杨庸统兵镇御一方,双方就杨庸该从文还是该从武争论起来。赵佶不胜其烦,只问何处有所空缺。吏部侍郎出列奏秉,只说袁州通判之位空缺。赵佶当即大手一挥,赐杨庸同进士出身,判袁州事,并赐银鱼袋,权知袁州事。
这一串绕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杨庸绕了半天,刘韐总算说了个明白。
皇上的意思就是,给杨庸赐了个进士出身,也就是他不用考试就是进士了。然后又赐官袁州通判,总理袁州的政务、军事,最让人玩味的是权知袁州事和赐银鱼袋这两个封赏,知州事便是一州长官,权知就是暂时担任一州长官。但是有宋以来,知州事最少都是五品官,而一州通判虽然是皇帝亲自任命,但官阶却是从五品,所以赵佶赐了个银鱼袋给杨庸来提升他的身份。
杨庸明白了,知州和通判都是一州的长官,任何一道州府文令,都必须由两人共同签署才能生效。通判由皇帝亲自任命,更负有监督知州的责任。好吧,他现在是通判,又是知州,意思就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皇帝也太大方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