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的计划下,灭西夏一战,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开打。
而且,只要赵宋王朝对西夏发动灭国之战,辽国绝不可能袖手旁观,所以,
赵宋王朝势必要打大战,甚至有可能打一VS二的灭国之战。
真要是这样,赵宋王朝就只能在全国范围内调兵。
可问题是,历史上,赵信收复燕云十六州时,就这麽搞过。
当时,有被分散在陕西六路的西北禁军,有被分散得更散的京畿禁军丶河北禁军丶江南禁军,再加上厢军丶乡军,宋辽边境最多时,聚集了大几十万宋军。
而当时的北辽只有区区数方人马。
然而,双方交战的结果却是,数十方宋军被两万辽军打得大败而归。
之所以会败得这麽难看,原因有很多。
首先就是,那些宋军,平时根本没见过面,更没有合作过,什麽作战习惯丶
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甚至就连语言都不通。
这就相当于,一个个各地的地方独立团,被临时拼凑起来,去对付辽国齐编满员丶训练有素丶装备精良丶抱着必死之志的两万多精锐骑兵。
而且,在辽国境内打仗,宋军是客场作战,地理地形风土人情一概不知。
结果,可想而知。
后世有人总结过,北宋后期的宋军,在他们自己的辖区之内打打治安战肯定没问题,甚至跟西夏的精锐连年交战,都没问题,可一旦几万人,十几万人集结起来,宋军就不会打仗了,战斗力迅速下滑。
为什麽那时的宋军打不了万人以上的战役?
这除了那时宋军的军制问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当时的北宋王朝不培养用于大兵团作战的战役级别的将领。
那时北宋王朝的武将,不论你多高的级别,手下能直接指挥的军队绝对不会超过五千人马。
这还只是帐面上的人马,实际上,因为吃空等原因,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这就使得,那些武将表面上是「军长」丶「师长」,真实作战指挥能力最多是个「团长」,甚至有可能只是一个「营长」丶「连长」。
这些武将一旦被拉上前线,参加几万人规模的大战役,需要他们运筹帷喔了,需要他们排兵布阵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麽办,因为他们平时干得都是营长丶连长的活,突然给他们一个方面军总司令,他们立马就拉跨了,地图他们都看不懂,自然只能是被敌人吊打了。
究其原因还是,那时的赵宋王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