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今重启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试点,可谓蜿蜒曲折。
\n
虽然有美的、tcl通过mbo成功完成了股权改造,同样也有不少企业和企业家在mbo中折戟,其中不乏健力宝的李经纬、春兰的陶建幸、科龙集团创始人潘宁、格林柯尔的顾雏军等优秀的企业家。
\n
研究发现,股权结构既不是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的目的,也不是有效治理的手段或必要前提,即股权改革与企业活力间并不存在直接相关关系。
\n
想到这里,李毅当即说道:“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是随时代逐渐推进的,所以现在出现分歧不可怕,但不能因为有分歧就因噎废食,改革必须持续推进,从浑水中摸出一条光明大道。”
\n
“同时还要搞清楚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对于政府而言,改革就是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兼并和淘汰落后企业,减员增效...”
\n
当然了,还有一个目的李毅没有说,那就是尽量避免出现下岗浪潮。
\n
前世国家连续实施了几次国企改革,最后的结果下虽然淘汰了部分落后企业,提高了国企的整体效益,但其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n
两个最直接也是我们感受最明显的问题:一是部分地区经济受到重创,二是出现工人的下岗浪潮。
\n
随着国企的倒闭,“买断工龄”、“内退”、“下岗”等词汇也成了前世九十年代社会的写照。
\n
尤其是千禧年附近那几年,全国有超过2000万的国企职工被解除劳务合同。
\n
很多职工为国企工作了几十年,最后只能拿着很少的钱离开企业,自此之后与企业再无联系。
\n
这对于那一代生在国企、长在国企、为国企工厂奉献了一辈子、整个生活圈子都在单位的人来说,这种离别带来的“失望”、“悲伤”甚至“愤怒”是刻骨铭心的。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