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口中“流年不利的龚兄”姓龚名兴源,其父官至知州,也算是出自官宦之家。
龚兴源二十出头便进学,其后却生生蹉跎了二十年,屡屡在乡试这一环碰壁,直到今年二月的恩科,他总算得偿所愿。
许是厚积薄发,终于苦尽甘来,许是运气不错,恰好碰上了赏识他文风的主考官,龚兴源不仅中举,还一举登上乡试榜首。
换而言之,他同谢拾一般都是湖广解元。只是谢拾中的是上一科,而他是这一科。
虽则如此,二人的声望在京师之内却有天壤之别。提起湖广谢知归,十个士子中倒有九个认得他,至少一半都读过他文章;
而提起龚兴源这个名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只会是茫然“这谁啊很有名吗”
或许湖广学子知晓他的大名,但也仅限于此而已。他们从来不会像推崇谢拾一般与有荣焉地将“今科湖广解元”挂在嘴上。
提到“湖广解元”,众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始终是谢知归而非龚兴源。仿佛“湖广解元”这一荣誉,天经地义只属于谢知归一人。拥有同一荣誉的人倒像是碰瓷的阿猫阿狗。若将此二人一并提起,反倒是过于荒谬了。
盖因各省学子之间纵然表面上和和气气,暗中未必没有互相较量竞争高低的意思。
而解元,便是各省学子中的头面人物。旁的省抬举的都是江南二杰这一流的俊彦,湖广既有一位足可盖压群英的人物,难道要弃之而抬举这“大器晚成”的龚兴源
此人与谢拾可以说截然不同。既没有吟诗作赋的才华,也没有针砭时弊的本事,只有满满一肚子的圣贤书,以及精研八股文半辈子,全凭经验堆砌起来的制艺本领。总而言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