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可纵使蒙童学会三百千,日后再读别的书,遇上未曾学过的字,依旧不认识这时就得用到说文这类字典工具书。
字典工具书自古至今不少。只是诸夏文字不同于外邦文字,并非表音字母,而是象形文字,因而注音时往往用“反切法”。
昔日谢拾习四书时,读的就并非只有原文的四书,而是有先贤注解的四书,其注解中不止有义理,还有生僻字的反切注音。
何谓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如“拾”之一字,说文注音“是执切”,取“是”之声sh,“执”之韵i。
这种注音方式,对于初初启蒙的蒙童而言,无疑颇为复杂。试想若“是”与“执”蒙童依旧不识,莫非还要继续反切下去
故而谢拾以为反切法繁琐。
小蕙仙这种聪明的学生也就罢了,如谢竹这等天资不足的,用反切法教她识字,入门的门槛未免有些高谢拾既提升不了她的天资,便琢磨着可否将门槛降低些
此时便是用到学海的时候了。
谢拾毫不吝惜积分,从学海中收集到一堆涉及古今语言文字音韵演变的书籍此前并不曾特意了解语言文字学的谢拾啃完这一堆书籍,果然便有了思路。
反切法学习起来之所以门槛不低,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一来同一
个字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反切法注音,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时候甚至是以方言注音;二来古今异调,声韵亦随之而变,如此一来,古籍上的反切法注音就未必准确了。
而这个问题,前人早有改进。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