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政事时务问之,对答者据其所学阐发议论,所涉者包罗万象,经济,民生、军事、水利凡治国之策皆无不可。惟学识广博、深明时务者方能做好策论,俗儒之流不通时事,牵强附会引人发笑”
何训导批评起人来毫不留情。
他讲完如何写策论,便当堂出了一道题。在他看来难度不高,不过是大致讲述某县面临的困难,该如何惠及当地百姓而已至少他还不曾问生员们如何强军呢
然而就是这样一道在何训导眼中难度不高的策问,生员们做出的文章却令他直皱眉头。
“尽是圣贤书中的道理,只知施仁义于百姓,如何施仁义却是一字也无。代圣人言的八股文做多了,竟是只会代圣人言了”何训导在收上来的文章上重重打叉,只觉自己白费了口水,他边打叉边摇头,“真真朽木不可雕也”
他倒是做得一手好策论,多年游历的经历更是大大丰富了他的底蕴,奈何这些底蕴与知识却没办法一股脑地灌输到学生脑中。
从前教府学生员做八股文时还没发觉,如今却发现世上蠢货竟然如此多,自小到大做惯了天才的何训导对此简直无法理解。他头一回意识到“为人师表”的痛苦。
一旁帮他一起批卷的王训导道“我看是你眼光太高,拿自个儿来要求他们了。须知府学生员哪能个个都如你当年一般”
何训导阅历之深、文采之厚、见识之广,府学里旁的训导都不能及。这些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生员想当然写出来的策论,在他眼中可不就是一堆漏洞与笑话
王训导从何训导弃置一旁的文章中筛出十几份“公道而言,这些着实很不错。放在乡试中不至于出彩,却也是合格了。”
他劝解一通,却不见何训导答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