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做个破老师。我抬起头与她的眼神相遇,我敢说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样清澈的眸子,看不见泪水却有着比眼泪更加丰富充盈的东西打湿我的心。
她走了,果真没再回来。仿佛意料之中,我仅有的失落细若游丝,断断续续盘旋了一段时日。牢记她的话,拼命学习,争取不让她遗憾。很多深夜做完习题顺理成章地想她,想那些鲜活生动的时光宛如破碎的水晶在我的生命长河中熠熠闪光。不过两年后我还是让她失望了,最终走进她曾生活过三年的师范学校。我记得第一天开学,便迫不及待的走遍了校园每个角落,我以为能发现她留下来的痕迹,可是什么都不曾找到,连气味都是那么陌生。那一刻我明白了其实人生只是在不断路过而已,我们路过小溪和村庄,路过森林和沙漠,路过幸福和痛苦,路过男人和女人,路过一生一世该路过的东西之后,生命的意义就此终结,哪怕还在正常的喘气。我路过她,她遇见我,然后各奔东西,终是无法违背的自然规则。
师范的大部分时光被孜孜不倦的小说阅读消磨。我已记不起什么时候开始对文字痴迷,却有一位良师益友至今难忘,那是我师范时候的文选老师曹飞鸿。他有着干净的笑容、温和的秉性、眼神中透出不易察觉的看透世事后的从容淡定。我一直认为他是师范学校中最具个性的一位教师,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处处彰显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比如他写的字,在他的手下,每个汉字的组合只有横竖,仿佛是他有意剔除了弯勾之类的柔弱笔画,让每个汉字看上去都像铁骨铮铮的硬汉,而他本人十足一个谦逊温煦的文人。比如他讲的课,充满哲理的语言不失诙谐幽默,抑扬顿挫的朗诵惹人深思,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苦心构思。比如他对文章的批语,才不管语句是否通顺思想是否明确,可谓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很轻易就能触及到作者的初衷。我记得曾经把一篇回忆童年是非的短篇拿给他看,他给的评语不多,重点给我推荐了一篇小说,是李锐的红房子。从那以后,我便开始到他的宿舍借书看,从青年文学到当代再到收获以及历年的小说月报合订本;从苏童、莫言到王小波、余华,从迟子建、王安忆到铁凝、池莉;从七十年代发黄的书页直至飘着墨香的崭新期刊,每次借给我之前都要推荐几篇他认为有水平的文章给我,有时会捎带说上一两句自己的观点。我曾问过他是否写过,他苦笑,没有,大学时眼高手低,总是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