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而且赵蕤好击剑任侠,驯养百鸟,可谓是和天性浪荡不羁的李白,性情上极其契合。
简而言之,赵蕤就是一个错生在盛世的纵横家。
李白拜入赵蕤门下,学习了何为经天纬地之才,何为纵横捭阖之术。
他经常和老师赵蕤纵谈古今盛衰治乱,点评过往历史上的天下英雄。
决胜千里的张良、高卧隆中的诸葛亮、起而安天下的谢安、一匡天下的管仲……
李白也因此日渐野心膨胀了起来,他要成为帝王之师,要成为辅弼之臣,要立下和那些伟大历史人物一样的不世之功,要成为被后人时常提挂在嘴边的显赫名字!
可命运弄人的是,纵横术虽然格局很大,用处很多,学习起来难度也很大。
但就是有一个‘小缺点’——
在盛世没啥用。
学成下山的李白,志得意满,在二十岁那年拜别了师父赵蕤,意气风发地前往了成都。
成都此时乃益州首府,大都督府长史苏颋更是曾经官拜宰相,同时身负官道巨擘和文坛领袖两重身份。
李白当然渴望得到这等人物的赏识,于是投刺求见,递上了《明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堂》、《大猎》两赋。
这两篇赋是怎么写的呢?
我摘选几句供诸位欣赏。
景星耀而太阶平,虹霓灭而日月张。蔑蓬壶之海楼,吞岱宗之日观。
昆仑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河汉为之却流,川岳为之生风。
遣词造句可谓是气势磅礴,格局高远,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动辄就要让昆仑倾倒,要让江河倒流,让宇宙也为之叹息。
苏颋读罢,给了李白一个‘天才英丽’的评语,也不可谓不高了。
但有意思的是,苏颋后来写了篇《荐西蜀人才书》,里面夸赞了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里面对李白的权谋之术,却是只字未提,由此可见,在真正的大佬眼里,此时的李白文章写得好,有写文章的天赋。
但也仅限于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