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一辈子平平安安。
但这么说恐有强迫黄四喜加入宋阀的意图,宋智就没有提。
他手指北方:“百里外是黄山,那里山高崖险,地势极偏,比千里岗更适合隐居。”
黄四喜点了点头:“这提议很不错,我会考虑去黄山打探地形,千里岗未必就是长居之地。”
宋智分不清黄四喜话里的真假,他猜测既然黄四喜选择在淳安县外与宋玉致碰面,今后长居千里岗的可能性相当高。
他身为宋阀第二号人物,阅人无数,早就练出识人的火眼金睛,却始终无法把黄四喜分类,因为黄四喜过于超群出众。
黄四喜才智武功俱都冠绝当世,却孑然一身,没有门第背景,按说这样的独行高手正适合大力拉拢。
但是通过这些天的接触,宋智发现黄四喜对功名利禄全无兴趣,绝无可能给任何势力效力。
宋智索性就放弃了游说黄四喜的念头,他知黄四喜对乱世惨状抱有怜悯,是值得托付之人,就决定与黄四喜淡泊来往,做一番君子之交。
想到这里,宋智又问一句:“黄郎君暂时不打算隐居,将来准备去哪里游历呀?我宋家门庭随时向黄郎君敞开。”
黄四喜要搜寻四大奇书,地域未知,将来未尝不会前往岭南。
他就找宋智打听:“我听说江湖上有一座慈航静斋,号称武林正道魁首,宋二当家是否清楚慈航静斋总坛在什么地界?”
宋智闻言一怔:“黄郎君想要造访慈航静斋吗?”
他相信黄四喜不会对慈航静斋的尼姑们做出什么不利举动,就如实回答:“慈航静斋总坛位于普安郡境内的帝踏峰上,但帝踏峰具体矗在什么位置,宋某也不清楚。”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