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我等虽为边鄙,亦尝听闻汉家有云:”
“——天殖货财,皆有定数,不可尽出。”
“夫商贾之道,不过徙货易位,岂能无中生有?”
“昔粮肉不足以饱胡汉之口,今经筹算,反能足食。”
“此何理耶?”
素乌所提出的观点,其实代表了整个封建时期人们的观点。
在他看来,不论是胡人还是汉人,他们的货物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无止尽的拿来交易。
也就是司马光说的,“天下之财,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
认为天下的财富有限,不在老百姓手里,就是在官府手里。
后世很多统治者都没能逃出这个刻板印象。
这其实还是受传统儒家士大夫的影响,
认为生产力是不能被解放、被发展的。
全天下的财货就那么多,不管怎么变法,无非就是看蛋糕怎么分。
而不会使蛋糕变大。
后世许多变法家,也只是在考虑如何分蛋糕,而不是在想该怎么把蛋糕做大。
在这方面,其实王安石的理论是最符合现代经济学的。
王安石提出了: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从生产角度来说,要增加财富就得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