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不能一打开杂志、报纸,上边都是《伤痕》啊。”
身为编辑组长,他这句话的倾向性很明显,引起了在座所有人共鸣。
“《伤痕》发表后,和它类似的小说实在是太多了。”
陈健功语气凝重道,“王组长,您觉得呢?”
“颇有同感。”
王潮垠苦笑道,“我现在收到每收到十篇投稿,里边至少有八篇是伤痕文学。”
“不是我说,其中一些的文学性着实堪忧,过度沉浸于个人情感表达,整体风格过于沉闷阴暗。”
“偏偏不少刊物还喜欢刊登这种。”
刘振云弱弱地发出疑问:“这样的情况会长久吗?”
陈健功“嘶”地一声,陷入了思考。
尽管陈健功和王潮垠观点一致,认为伤痕文学过于泛滥,存在诸多毛病,不过他还无法确认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也许人家偏偏能繁荣上个几十年呢?
就像唐朝的韩愈一样,后人称赞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这也意味着……在这中间,全国的文学事业足足衰弱了八个朝代。
有鉴于此,陈健功心里也很没有底,无法给出答案。
这时许跃新作出了表态。
“再过两三年,伤痕文学的潮就该退了。”
许跃新无比笃定道,“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缺少长久生命力的文学。”
经他一提点,王潮垠想起上次的采访:“我记得你在记者同志面前说过这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