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全员大佬的高端局
“采访的形式偏严肃,是被访者对访问者的单向信息输出。如果能改成几个朋友聊天随谈的方式进行报道,效果会更好。”
“相比起严肃的对话形式,随意一点的聊天,不会激起读者的抗拒心理,会让他们更有代入感,所要传递的观念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放到后世,许多对名人大咖的访谈,都是以几个人聊天的形式进行,大家都有发言机会。
发言的角度一多,观众不管原本秉承怎样的观念,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想法贴合的,相应地就更容易受到吸引。此时被访谈者的思想观念会有更多机会得到传播。
这种方式在当前年代还未出现过。许跃新考虑过这一点,他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王潮垠听到许跃新的观点,想了想后认为他的理念很先进,富有道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润物细无声,对吧?”
王潮垠带着颇有感悟的神情道,“我支持你的想法。回头我去做人民日报那边同志的工作。”
“你是被访问者,他们应该会尊重你的要求。”
“关于访问内容的话,肯定是围绕着你的《高山》一文展开。核心是文风,当然由文风我们可以延伸出很多东西。想形成宣传效果,还是得依靠延伸部分。”
“目前市面上伤痕文学风行,我们还是想围绕你的作品,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不一样的东西?
王潮垠所说的这句话,和许跃新当初进行创作时的考虑不谋而合。
从1977年伤痕文学问世,再到1978年《伤痕》一书正式为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