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若是各行各业都有学识被传承下来,我大明日后,才能在面对各种状况之时,始终有得力之人可用。而这样的学堂,那些腐儒反对作甚?”
“他们只会觉得,农学,医学,工学,商业……这些小道堂而皇之登堂入室,并且赫然成为学堂主要内容。斯文扫地!”
“不会承认他们是儒学门人,自也不会对他们起对抗之心。即便对抗那也无妨,在专人专用的场景下,学儒的自然有学儒的去对抗。”
“而他们的弟子……他们难道,还能和专门学治水的比治水么?不是一条赛道了,自也不用理会他们。”
老朱点了点头,确实是这个道理。他的眼睛微微有些亮光,朱肃所说的,其实只是一个极为粗糙的框架,但即便只是框架,但却也足够让人耳目一新。
“专人专用……大明是该走上这样一条路子。似前宋那般,一股脑的将事情全交给读书人做,最后搞砸了天下,咱大明可不能重蹈覆辙。”老朱道。
“咱和标儿准备革新翰林之制,使各行各业翘楚在朝中皆能做翰林,打的也就是这个主意。”他解释给朱雄英听。
这改革后的“翰林”,该是和后世“专家”差不多的定位了。朱雄英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老朱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过,世上仍旧是以学儒做官为主流风气,要想引导百姓们注目于其他学识和行业,还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
当下,还是主要先开设用于启蒙的小学……大明能用来推进专科教学的人力资源,其实不多,没有余力去好高骛远。
至于士林之中的反对之声,暂时还能借助宋濂等大儒的名声进行打压。反正朝堂之上的反对者,已经被一次性打包处置完毕了。其他在野的陈腐儒士,短时间内仍只是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