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手中的权力乃是皇权,是世间第一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老朱自然也是恋权的。若不恋权,当年也不会谋划着将以宰相之身、分走皇权的胡惟庸给彻底扫落马下,最后更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以内阁取而代之。
但权力于他而言,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他现在,也想看看自己挑选的后继者朱标,能不能真正的承担起这个责任。
“罢了。”他随手将那几份锦衣卫的密报甩落在御案上。“这些人的小心思,咱就不参合了。左右也就只有那么点见不得人的算计。”
“老五,咱寻你来,是有事儿要吩咐你。咱退位后……”老朱向朱肃招了招手,朱肃凑了过去,老朱在朱肃耳边附耳说了许多……
……
流言发酵了足足有两个月之久,两个月,秦淮河边本来干枯的柳枝已经抽出了新芽,朝野市井之间,关于洪武皇帝准备退位给太子的事,也终于基本有了定论。
终究是利禄动人心,在一众功臣勋贵的推动下,朝野市井之间的风向终究是倾向于不反对皇帝让位了。一则太子也已经做了三十年的太子,这几年来监国理政,从未出错,实际上也已经和皇帝差不离儿了。二则太子上位,必然要大肆施恩于群臣,这施恩的手段现在已传出来了是分封。
分封,对于武人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已经立下了大功的有望得到一块切实的封地,暂时功绩还不够的,开了这先河,日后自然也更加的有盼头。而对于文人来说,则也多了一条新的出路:大明朝中官员数量已经趋近饱和,文人们想要求官,就只能去卷科举。
但若是朝廷开始了分封,科举不成的文人们,往往也能在这些分封出去的武将那里,求得个一官半职。那些分封出去的荒僻之地人才匮乏,莫说是他们这些饱学之士,基本只要识字,愿意到那些地方去的,就能够当个管人的官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