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这两年海外市场很多机构支持这种方式。”慕黎黎说。
听起来可以解决席烽的顾虑,老唐接着说:“如果向外部机构融资,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变成了— —如何讲故事。”
这就要群策群力了,李火亮问:“一般别的公司怎么讲?”
“业务、技术、团队,总要搞点名堂出来。黎黎,你给说说。”老唐说。
这是慕黎黎擅长的,她面谈过的创业团队太多了,特别是男性创始人。
言必谈c轮、d轮,经过不同基金进退的洗礼,对投资人或是顶礼膜拜、或是痛恨至极,表现为两个极端。
口中一堆“黑话”云集,成长赛道、死循环生态、商业化落地。先包装公司,再包装自身,这种创业公司老板太普遍了。
个人履历上最光鲜的不外乎上过一个或几个商学院的emba ,获得一个听起来不错的title 。然后自以为广交名流,边上学边纠结三五成群的机构,开始浩浩荡荡的运作。
一头粉饰公司业绩,一头巧舌如簧的托关系,管它什么背景的基金,约上、画饼、鼓吹,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
套路纯熟了,话术精进了,早晚有一天撞到个钱袋子富裕的金主爸爸,走上积累财富的快车道。论起来,融钱的速度比苦哈哈地做业务快多了。
“我们现在去读个学位,还来得及吗?”李火亮指指他和席烽,在场几个人都笑了。
“不晚,只不过这几年镀金量大不如前了。你们不用读,气势上也压得住。”
团队是烽火最扎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