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汗水的粑粑,捧几捧田边的凉水下肚。即便如此艰辛,他也决不让弟弟秉灵沾滑竿一点点,他深知这活路苦哇!是挣要命的钱!秉诚想,如果哪天他倒下了,家里还得一个男人撑起,除了秉灵还有哪个?!
看着哥哥这么劳累,秉灵也在想方儿。他除了与大哥一道干好农活外,还时不时的外出替人相马买牛赚点钱回家。眼看着赚钱太慢,通过几年的努力债务还是没有还清。最后,秉灵想到了贩卖甘蔗赚钱这条路。
这川东南之地,靠长江两岸的地区土质虽不算特别肥沃,但极适合种植甘蔗。特别是靠银沙镇那一片,种植的甘蔗与内江、自贡地区的甘蔗不同,内江、自贡的甘蔗皮薄脆,蔗肉水分多,人们大都当水果吃了。而银沙镇的甘蔗皮绵厚,蔗肉水分虽不太多但含糖量极高,非常适合榨糖用。清末民初,虞城已有了简易的糖厂。每到甘蔗收获的季节,就有商人前来收购甘蔗。人们就将收获的甘蔗打成捆,用两对粗粗的树桠枝做成简易的扛架,还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马儿”。人们在“马儿”的支架中垒进几捆甘蔗,一人扛着快步飞奔,累了时还可以用“马儿”长长的枝腿撑着歇气。每到那时,江边的河滩上就会堆满了小山高的甘蔗,蔗商们就用木船载着满船的甘蔗顺江而下,运往虞城去榨糖。由于甘蔗可以卖钱,成了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人们争相种植。到了甘蔗丰长时节,沿河两岸封山封林的甘蔗一望无涯,绝不逊于北方地区的青纱帐。
当秉灵想到贩甘蔗赚钱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没有本钱。而当地蔗农们行的都是过秤拿钱的规矩,概不赊欠,这可难坏了秉灵。但他灵机一动,很快想到了自己的堂客江秀瑛,于是,就打起了婆娘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