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请他们捐给我们乡村图书室,这样能解决一部分图书的问题。一个学校只需要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就在大学生毕业离校的这大半个月里忙一阵子,我想过了,可以按周给钱,一周二十块钱工资,两周也就四十块,也就是普通工厂职工的工资水平。”
“一个月八十块,那可是老师傅的工资喽。行,这事你安排。报账记得要开发||票,或者至少也得是国营单位的收据,不然财务那儿可报不了。”
“好嘞!”
6月的离校季,庐州市的几所大学里多了几张海报,姜明光跑回庐州待了一周,安排好了人手。这种事情不需要跟当地妇联或是居委会打招呼,跟学校说一下就行了。
她有玉龙县开出来的盖公章的介绍信,几所大学都挺配合的,用校广播站接连广播了好几天,还让学校图书馆找了很多旧杂志旧书籍,还很客气的问要不要帮忙送过去。
大学里的硬件条件都很不错,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车队,客车、货车都有,每一所大学都专门派了一辆大货车,将学生捐赠的图书送到了玉龙县。
陈书记没想到她忙活一通,居然弄回三辆大货车的图书,十分佩服。
这么多图书,光是堆就堆了三、四间仓库。
文旅办公室和县教育局接了活,各自派了几个人,在仓库里将这些图书分拣出来,合适学校的,打包叫县中学、镇中学来人领回去。
姜明光已经挑好了试点的村子,选了两个村,一个叫“猫屎村”,一个叫“芳华村”,紧锣密鼓的建设好了图书室,早八点晚八点,开放给村里的未成年人。
作者有话说:
农村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