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撤除禁海令,实行开通海商政策,伴随着国际商业交往频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贸专业团体——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街区行栈作坊星罗棋布,能工巧匠辈出,黎翘楚一位祖辈当时远赴广州谋生。
肩负皇命的广东大吏,会把广州十三行的顶尖工匠举荐进宫,成为引领宫廷制造业的主力。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消原设的沿海各关,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广州口岸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惟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
每年五六月间,各国商船泊靠广州港,带来异地的工艺品、土特产和工业品,在十三行商馆卸货交易后,带走中国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银器物,于九十月间乘风回归,这对纯银雕龙五头烛台便是出口欧洲的打样品。
烛台足有半米高,乐有薇拿起来感觉,黎翘楚称过重,一只就有2千多克,祖辈还制作过同款的铜器,看上去还厚重些。
黎翘楚和乐有薇投缘,告知她的鎏金技艺来自祖上传承。清顺治年间,黎翘楚的祖先中举,迁居到山西任县长,从此在山西安居繁衍,子孙各自学艺,小有所成。黎翘楚曾祖父这一脉选择学习铜佛鎏金,传到了她这一代。
黎翘楚年轻时分在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丈夫调动工作,她跟着去了市里,被旅游制品厂高薪聘去当经理,从事设计和制作。黎翘楚生有一双儿女,她以前最遗憾子女都对祖传技艺没兴趣,但45岁时,丈夫病故,她只求子女平安长大就好。
这些东西留在后代手上,一不欣赏,二也不能感受到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黎翘楚想出手。乐有薇有几个问题想了解:“您的子女和他们的配偶都支持您的决定吗?”
物品价值不高的时候,货主的子女后代可能懒得争,一旦价格高就会有争议。乐有薇目睹过好几起产权纠纷,她作为拍卖公司员工,和货主签订委托协议之前,必须确认对方是否合法地拥有被拍卖物的所有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