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清楚火把下的脸庞了。领头的是几位中年男女,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二三十个孩子,每个人的眼睛都亮晶晶的,好像暗夜中的牛一样。莫名其妙就让人心安。
小孩子们看到她,最先发出欢呼:“老师来了!我们有老师了!”
这里的村小学是60年代末期知青大下放时才建起来的。后来随着知青陆续回城,本地又过于偏远,难以从外地招老师,今年最后一位老师回城结婚之后,学校就陷入了事实上的瘫痪状态。
原本过完暑假,公社想办法要把剩下的学生并到另外一所村小学去上课。但如果这么做的话,就意味着这些孩子每天得走差不多十里地的山路,在路上奔波近两个小时才能上学。如此一来,势必会有很多学生选择辍学。
因为在偏远的农村,即便不到10岁大的小孩也是家中的劳动力。他们要负责打猪草喂家中的禽畜,还要帮大人烧饭做家务。如果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时间都花在路上了,他们也就没办法再干活。对于贫困的农家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损失。
唐安妮没办法指责孩子的父母鼠目寸光,因为一点点困难就让孩子放弃学习。她学过一句中国的古话,叫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识礼节。
有的人,光是为了活下去就耗尽了全部力气。又怎么能要求他们更多?
所以当县教育局的同志听说她想下乡支教,为她推荐南山公社西太村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教育局的同志大喜过望,他们倒不是真的指望这个从美国来的时髦女孩能够坚守山村。他们只期望她能够坚持几个月,这样能给他们留下时间想办法再调老师过去,能少关一所学校就少关一所。
唐安妮来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能留多久。她在中国已经呆了几个月,见识了这个国家的壮美河山和贫困穷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