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罢了。”
一直到放榜,宝玉还是没有消息。王夫人一直怀抱的“他只是跟家里人怄气,不想考试做官,等气消了就会回来”的希望也破灭了,守城的卫兵、京里的客栈、能住人的破庙田舍,甚至蒋玉菡袭人两口子家,他们能问的都问过,可是天下这么大,要找一个一心离开的人,哪儿那么容易呢?宝钗也不知是死心还是豁达了,如今也看不出什么情绪,还让屋里的人要是不想守的,尽可早日离去,别耽误了前程。玉钏儿原就因她姐姐的事,对宝玉心里有怨,只是天性纯良,知道感恩,不是那种会卷着主人家财产跑路的下人,贾政点名道姓要她给宝玉做小,她妈妈又劝,说宝二爷将来会有大出息,她不忍叫妈妈失望,才跟了宝玉。宝玉因金钏儿的事,对她一向歉疚,并不曾做什么,她还是清清白白的一个人,宝钗又开了口,她也心知自己在宝钗房里并不得人心,便含泪辞别了。王夫人还记挂着她姐姐的事,也没有拦她,叫她拿上这些年攒下的体己,出去配人了。
只剩下宝钗带着莺儿,听闻贾兰中了进士第一百三十名,也不知是喜是悲,良久才道:“大嫂子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家里后继有人,老爷、太太也可安心了。”她没有提到自己,贾兰也只是考中了进士,将来做官做得大了,诰命封自己的妻子、母亲、祖母,可没有恩泽婶子的道理,况这么些年来,家里人的目光都在宝玉身上,李纨上次不肯出钱营救巧姐儿、这次因家人迁怒贾兰而爆发,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别说她这个婶子了,只怕王夫人这个亲祖母,都不一定能收到贾兰多少好处。想不到她到头来,还是要依附着之前都没有另眼看过的一个小孩子过活。妈妈与姨妈这几年来苦心经营这一场,到底是为了什么?
莺儿倒是还安慰她:“二奶奶,到了这田地,咱们也不希求别的了。兰哥儿考中了,自然是有好处的,便是为了一个‘孝’字,他也不会放着咱们这儿不管。往后吃穿用度上,尽可宽裕些。况且二爷说不准还回来呢。他从小娇生惯养的,何曾吃过一天苦,在外头哪里过得下去,没几天就要回来的。”
这话她自己都不信。宝玉是去考试的,身上除了那三天的换洗衣裳和吃食外,什么都没带,他要是在外头过不下去,早就回来了,还能拖到现在?不过宝钗知道莺儿也是为了自己高兴才这么说,勉强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