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啊。
之前高溶得位,本来应该在八月份左右放了老宫人,选来新宫人的。
这是自东汉以后的传统,所谓‘八月筭人’,八月初朝廷会征赋税,也会挑选良家子进宫...可能在统治者看来,民间人家出女儿进宫,也是缴纳赋税的一种形式?本质上和徭役有点儿像?
类似西方的‘血税’?
不过,那个时候高溶忙着筹措粮草,主持大军开拔等事,这种事肯定是押后了。
眼下北伐大胜,他的个人威望大大提高,国库也充盈(战胜契丹之后拿到了大量的战利品,除了牛羊马匹外,还有契丹趁着中原内乱,几次南下裹走的值钱珍宝之物、工匠等等),再加上冬日无事,赵娥就想到了放了老宫人,选入新宫人。
燕国遴选良家子入宫算是比较容易的。
过去历朝历代类似的事难做。除了极少数怀着‘不重生男重生女’之心的父母,大多数人家知道女儿去了宫中做宫女,得到宠爱,成为后妃的机会很小,经常是自此骨肉分离、不见天日了。担心这种未来,父母如何愿意呢?
燕国相对容易,一则是宫中十年左右放一次人,这就让人有个念想了,不至于一辈子陷在里面,将来死在宫里还得做孤魂野鬼(世人重视这个)。二则,做宫女也有俸禄,还能托人送出去。
其实过去历朝历代的宫女也都有俸禄,但一则宫人来自全国各地,托人带出去交给家人很难。二则,在一辈子不能出宫的大前提下,给钱又有什么用呢?心气都没有了。
入了燕国皇宫,哪怕父母兄弟在他乡,也可以攒着钱,十年后一起拿出去。
甚至更极端一些,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