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此外,利用环流生态特点,创新性地形成基于水体交换的工程学改良技术,建立生物、微生物改良技术体系,形成底质环境改良系列方法——这也几乎全是嘉谷研究团队之功。”
这再次引起声声赞叹。
生态环境营造技术,包括人工鱼礁建设技术、海藻场/海草床的修复与造成技术、底质环境改良与再造技术等,是一个海洋牧场的基石。没有建成具有自我生长和自我修复能力的生态环境,就称不上是真正的海洋牧场。
另有专家问:“鱼类驯化技术呢?这可是海洋牧场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基于生态系统平衡的资源动态增殖管理资料板块中。”周院士又简单说了两句:“嘉谷海洋牧场有基于对象生物的行为驯化与控制技术,建立了特定鱼种的声学驯化行为控制模型……”
提问的专家将信将疑,马上翻到相关的资料目录查看。
鱼类驯化简单来说就是对鱼群行动的控制。国内的鱼类驯化技术尤其薄弱,这也是海水鱼养殖产量在水产品总量中占比极低的原因之一。
又有专家问起海洋牧场可持续产出管理技术与模式的情况。
“看第三份目录,里面有基于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产量评估技术、产出规模控制技术阐述,以保障海洋牧场良性可持续生产……”
这不是记者招待会,但周院士还是回答得尽量详细,不满意的还可以翻看详细资料阐述。
几个刁钻的问题被回答之后,众人看向嘉谷海洋牧场的表情彻底变了。
海洋牧场的结构无非由环境条件(如水体、人工鱼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