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欲绝,同日撞楠木而逝,独留稚子——谢云曦扶棺归族。
彼时,年仅7岁的稚子因忧伤过渡,加之体弱,晕厥于谢家大门外。
这一昏迷便是一月有余,再醒时,谢闵夫妻已入土为安,谢云曦跪守碑前不言不语整整三日,时人赞之——忠君之后,孝悌之子。
而后,谢云曦闭宅休养半年有余,之后又以守孝为名,搬至琅琊山山腰,以茅庐为居,栽桃木为邻,山水相伴,少有外出,名声不显。
直至谢云曦九岁,清明祭祖,谢朗亲自接侄儿归族。
当时正值雨水纷纷,谢云曦自山而下,见路人有感而发,一时嘴贱,吟了首应景的清明五言律诗。
此诗对韵极佳,以物喻人,借景抒情,乃上上之诗也。
从此,谢云曦之名鹊起,清明律诗亦传遍琅琊。
又过一年。
谢云曦常蜗居茅庐,但谢家众人爱惜其才,故而聘请了多位名师上山教导。
后因天赋出众,被常山第一师——符贺看重,破例收为关门弟子。
一时间,天下文人墨客无不震惊,谢云曦之名亦从琅琊传至天启,更引来无数名士墨客前往琅琊,一睹真容,一观其才。
谢云曦不耐世俗,初时还客气应付一二,时间长了,却不胜其扰,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封山避客。
若有不知封山的外人拜访,则一律由门下仆人告知,“我家郎主上山采药去了,不知何时归。”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