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龙被禁足在家后,孙隆经常派人去探望。
在苏州当税监时,孙隆对于王文龙极不感冒,但将近十年以后,他对王文龙的态度却大大改观。
原因很简单,时移世易。
当年的两人矛盾源自孙隆想要在四镇收税,王文龙带领百姓抗争。
孙隆自然要和王文龙争到最后一秒。
但跳出税监的身份,孙隆也不得不承认,王文龙确实是个有骨气的文人。
人都是做出来的。
在官场待的越久,对于这种有底线的人就越是敬佩。
这天,孙隆正在批折子,联络王文龙情况的太监突然屋说:
“公公,王文龙的文章写好了,请咱们递到万岁爷那儿去。”
孙隆好奇道:
“这才半个月时间,这么快?别是拿事情糊弄吧?”
接过文稿一看,就见上面赫然四个大字《晦翁学案》。
孙隆也是上过内书房的,见到标题先自一愣。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字号里头都有个晦字。因为他的地位太高,后世文人往往不直接称其字号,便叫他做“晦翁”。
“学案”则是一种记载学派内容、师徒传授、学说发展的书体。
王文龙前世历史上,这种书体的最高成就自然是明末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与《宋元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