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演奏厅排练,钢琴老师吴敏惠与小提琴老师何诗嫣也到场聆听,作为上台前的最后准备;然除了两位老师以外,也有音乐中心的其他师长,以及一些感兴趣的学生与家长来听,儼然一场小型演奏会。
两位老师的用意,是希望让杜日恆与汪琳能够在有观眾在场的情况下,模拟比赛当天。毕竟私下合奏,与实际上有人观看的心理状态,还是不同的,也可能会让独自练琴时不会產生的忘谱与失误浮现。
可杜日恆一向害怕任何正式邻近登台的演练,这种时候她通常是错误百出。吴敏惠曾说过,杜日恆是舞台型的学生——顾名思义,真正站上台,她会全力以赴,且表现得比平时要好得多。可杜日恆对于彩排时候的出错总会介怀许久,进而影响到她的自我评价与心情。
乐曲的顺序并未完全依循年代排序,而是让汪琳先把两首无伴奏的曲子演奏完毕。首先是巴赫作品编号一零零五的第三号c大调奏鸣曲,汪琳选择了将近五分鐘的柔板,平稳地开展;接续着的是那首高难度,a小调的伊萨伊第三号奏鸣曲;最后,以法朗克作品编号八,a大调的小提琴奏鸣曲,也就是杜日恆负责伴奏的曲目作结,她们选择了前两个乐章,正好符合一位参赛者三十分鐘的时间限制。
汪琳独奏的两首十分流畅地顺过一遍;然而,与杜日恆的那一首法朗克却不是同样顺遂。
杜日恆果真在平常不会卡顿的地方出了错。手指彷彿有自己的意识,像是被丢入冰天雪地一般发起抖来,双脚也不听使唤。她感觉不到踏板,用力压下的后果是各式音符全挤在一块儿,再也分不清作曲家的和弦发想。纵使乐谱就在眼前,她仍无法与汪琳配合,这几个月来建构的默契与音乐性,突然像是从不存在那样,无影无踪。
视线因涌上的泪水而模糊,她尽力忍着让眼泪不落下来;可任谁都看得出,只要结束弹奏,她就会溃堤。
当总算熬到最后一颗音符,杜日恆屏住呼吸,快步往休息室去。她晓得外头的听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