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写的是后世小学生都会的加法题目,29+16,但没有心算直接出结果,而是列了竖式——
没错,这就是数字和公式的另外一个极大的优点:可以保留运算的过程!
其实华夏民族的算数能力,一向是很强的。
此时虽还没有后世常见的标准算盘,但自东汉已经有了算盘的雏形基本款,以及现在最常用的‘算筹’。
许多人不需要懂太多数学的理论知识,只需要用算筹、算盘用于日常算数。
然而,在这之中就有一个大问题。
算筹摆完,算盘复位,皆是水过无痕!
除非有人有意识,每一步都额外用文字描述记录下来,否则,计算结束,过程便随之消失,有时连拨算盘的人,都不一定能再复位。
然而,能保留运算的过程,才是后世人可以复制这个计算,以及更容易学习的基本前提。
否则,传承就会变成很难的事情。
姜握在帕子上写下了一串阿拉伯数字,跟陛下方才写好的帕子放在一处,两相对应。
简约与复杂。
两种数字截然不同,其所要达成的目标,也截然不同。
姜握想起,后世专家学者曾道:“中国从不缺能工巧匠与天才的数学家,但是,他们的表达和传承,缺少了一种趁手的工具。”
一种简易、便利,尤其是一步步计算过程、具体参数都能够被留下来的工具!
而一旦传承链断绝,就意味着,后人又要先去遍求典籍,走一遍前人的老路,才能再去创新。再差一点,如果前人太天才,甚至,后人连前人的路都重复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