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但是四联装炮塔又太宽,会占用舰体的横向空间。
战舰侧面不是简单的一层钢壳,而是有复杂的多层防御炮弹、鱼雷结构的空间结构。
未来吸收爆炸的冲击力,这些结构要有足够的深度。
炮塔如果太宽,同时还要保持防御结构的深度,就会让舰体本身变宽。
这会影响舰体的总体线型,进而影响最大航行速度和油耗。
在两个极端之间折中下来,大部分工匠都认为,四座三联装炮塔是最合适的方案。
这样炮塔既不会太宽,舰体和核心区也不需要拉的太长,也最方便舰体结构设计,火力密度也可以接受。
朱简烜发现工匠们大体讨论出了正确思路,就直接敲定了这个研发方向。
让他们暂时放下四联装炮塔的设计,集中人力完成三联装炮塔的研发,争取在两年内完成测试验收。
并按照四座三联装一百六十毫米炮塔的指标,调整新火炮战舰的舰体尺寸。
朱简烜的命令分配下去,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
在原有火炮战舰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目标战舰的设计图纸,在天工四年底正式交付船厂建造。
到了天工五年三月份,三硝基甲苯试制成功,朱简烜直接下令准备建厂量产。
未来用更安全的三硝基甲苯逐步替换现有的苦味酸。
苦味酸容易与金属反应,产生高敏感的化合物,跌落或者受到撞击,就容易发生爆炸。
三硝基甲苯就没有这个问题,同时耐冲击性更强,受到枪击都不会爆发,所以这种炸药更加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