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密度,飞行机器本身就不具有可行性,所以始终没有成功飞起来。
不过飞行机器相关的实验以及理论研究在这几十年中始终在进行。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本身相对轻便关键是燃料易于储存汽油机出现了,飞行机器的曙光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当电解铝工业成型之后,工商也有了兼顾轻便与牢固的框架材料,飞行机器实用化的产业基础都补全了。
在后世诸葛亮们看来,十九世纪末的时候,距离飞行机器真正飞起来,已经只差最后一层窗户纸了。
但是在现实中的历史上,这一层窗户纸却并不是很好捅破,毕竟摸索与学习是截然不同的。飞行机器是当时非常热门的研究,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工匠和发明家门,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和实验。
所有人都想要弄清楚,什么样的机器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飞起来,什么形状的机翼适合飞行。
以及最重要的问题,如何控制飞行机器,如何稳定的起飞、降落、转向。
后世历史上拥有飞机发明者殊荣的莱特兄弟,在当时看来似乎没有太过特殊的成果。
在莱特兄弟的飞机公开试飞的同一年,有一个巴西人阿尔伯特·桑托斯·杜蒙在法国也完成了实验。
在莱特兄弟试飞两年后,美国人格伦·寇蒂斯也独自完成了飞行实验,关键是他真正解决了最重要的飞行控制问题。
现在的大明也有了汽油机,还有了电解铝产业,朱简烜自己知道飞机的基本知识。
现在把飞机做出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单纯从最实现基本功能的角度看,飞机的设计和制造都比汽车更简单。
一战到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