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夺泗入淮,形成了一个新的黄河三角洲。
但本朝却因此发生了四次黄河大决口,洪武二十四年,正统十三年,弘治二年,和嘉靖二十三年。
河南巡抚潘季驯,在水利之道上颇有理解,经过重重勘察,亲手绘制了古今第六次黄河大改道。
由于黄河常在兰考县决口,潘季驯认为,该往东北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这样一来,能解决黄河北处大决口三个,南处大决口八个,以及其他小决口四十多个。
正河八十余里,筑缕堤三万余丈。
如此工程,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是巨大的,潘季驯估算,至少要动用民工十万,钱粮千万两纹银。
而朝廷工部的估算,则在这基础上直接翻了个倍,由于社学、直道两件国策,工部人手出现巨大缺口,对潘季驯的“妄想”,工部尚书朱衡当即给驳了回去。
没有工部的支持,潘季驯打算自己搞,反正不要朝廷拨银粮,巡抚领地方事,是有权决议省事的。
不过,这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改道成功,这必然是大功一件,功德无量。
可要是改道失败,黄河之水泛滥淹没了田地、百姓,以当今圣律,仅是潘季驯一人的脑袋怕是不够斩的。
一场豪赌,在河南境内展开。
建学堂、修直道、改河道,这三件事同时进行,招募民工百万以上,而河南,穷苦百姓众多,有钱赚,上工者无数。
整个大明朝,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有老汉儿被青壮惊醒,立刻骂道:“嚎鬼呢!快睡觉!”
青壮缩了缩脑袋,便卧在了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