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不一样。
在三僧中,唯有教僧是专门应付世俗的请求而做佛事(死者葬仪、年忌法要、祈福禳灾等)的赴应僧,教寺也称为赴应寺。
朝廷会指定专门的应供道场,提供佛事活动,禁止其他类的寺院及僧众为人作佛事,也严禁民间效仿教僧作佛事,如果非教寺、教僧作佛事,被抓到,要以问违罪论处。
所有教僧必须先受到三年及以上的训练指导,通过朝廷严格的僧事考试,发予证照之后,才成为正式的教僧,才有资格为人做佛事。
如果没有度牒的僧人来考试,记诵佳者,考试通过后,才发给度牒。
法事所有,皆有定价。
“道场诸品经咒布施”及“陈设诸佛像、香灯、供给”,皆有价格。
如诵一部《华严经》,钱一万文。
《般若经》,钱一万文。
不只如此,对于赶经忏做佛事的教僧,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具体规定其作一场佛事的钱财收入。
僧俗不可混淆,不可在城镇居住,不可奔走乡村化缘。
僧人当然不可与民间杂处,三十人以上聚成一寺,二十人以下并寺。
如果是一、两个同参好友在外面四处游荡,铁定要被报官。
并提倡鼓励僧人山林清修,信众若要听经闻法,需到寺院来。
这还不是儒释道三教遭受最沉重的打击,“给度制度”重启。
每三年,朝廷会按照禅、讲、教的划分,发一次度牒,这便是“给度制度”。
朝廷限制各地方僧道总数,如“凡儒僧道,府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