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总是能帮便帮上点,但千不该,万不该,阿父的宽容被他们当成了软弱,得寸进尺起来。”
还有内情!沈意坐直身子,一改懒洋洋的态度,认真了起来。
谢愈也陷入了林娘子说过的往事中。
廿年前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大旱之年,连续三个月天上没有下一滴的雨,大地干裂,连江南这种鱼米之乡也大受影响。
秦淮河里水位骤降,水岸线向着江心退去,留下一片光秃秃的河床,涵养水源的湖泊也跟着干涸,连湖底的淤泥都被晒干,鱼被炽热的太阳炙烤,张着嘴困难呼吸,鱼身子不断弹跳,想要争取一丝喘息的机会。
地里的庄稼就更是糟糕,稻谷瘪瘪的没长几粒米,农人靠天吃饭,一年的生活都指望着地里的收成,风调雨顺的时候交了税还能留点余钱改善生活,但遇见这种旱年,真真是欲哭无泪,别说吃饭,就连官家的税都交不上来。
好在官家怜悯,见着这大灾之年,亲下诏令给受灾地区减税一年,这样靠着地里的收成,勉强还能填饱肚子,不至于卖儿鬻女。
官家的免税政令一出,受灾地方农人莫不感恩戴德,感恩不已,但另一些农户,却陷入了持续的恐慌中。
之前也说过,秀才,举人,进士,官员都有免税田,随着官职的升高,免税田的面积也逐渐增加,但即使是秀才,免税田也多达几十亩,家境殷实,家里地本就不少的人家,自是美滋滋的将免税田用尽,但是还有那么些农人子弟或者寻常人家看中的,家里也就三五亩甚至没有地,这免税田的名额空着,便被人打上了主意。
官家的赋税繁重,农人辛苦一年,收成的一半作为赋税交给官府,就有那么些家里负担重的,交了税后养不活全家的农人,拖家带口的将地投给这些人,契书上将地写成他们的名字,但私下里地还是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