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啦,谢谢支持
第37章
望着宣纸上笔锋刚劲的馆阁体, 谢愈没有急着答题,盯着纸上的题目陷入了沉思。
何谓也子曰不然出自《论语.八佾》,原文为: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 宁媚于灶, 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 无所祷也。”
《论语》的这一段, 是孔子与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王孙贾的一段对话, 直译起来很是简单,奥,指的是屋子的西南角,灶, 指的是烹饪的灶台,古人认为奥、灶均有神灵, 从句意上翻译, 这句话就是卫国大夫王孙贾问孔子:“与其拜高高在上的奥神,不如拜掌管日常琐碎的灶神”, 而孔子回答说:“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被天降罪,去什么地方祷告都没有用处。”
但既然笔试出了这题, 自然不能从此等浅显的层次解释, 再往深了品味, 王孙贾这是在用物喻人,奥神代表了卫国的君王卫灵公,灶神则代表了自己。
也即是, 王孙贾用:“与其媚于奥, 宁媚于灶”这句话告诉孔子, 你与其祈求君王的青睐,不如祈求我这个手握实权的人的帮助,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县官不如现管,而孔子以:“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作答,婉拒了王孙贾的招揽,同时警示他做官需走正道,否则无人能救。
而湘灵鼓瑟,出自屈原的《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借用典故为舜帝死后葬在苍梧上,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为湘水女神,成为湘水女神后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从诗句来看,似乎是在讲述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是,屈原《楚辞》的一大特点,即是以香草美人自喻,本质上,是以妃子对舜的哀思,展示自己对君王的忠诚。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