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录取名单称为「金榜」。
#「金榜」分为三甲,其中一甲只录取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臚」。
#而能够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就是「三元及第」,可遇不可求,煌羽朝也只出现过一次(煌羽六十年的万寿节恩科,出现了唯一的一位三元及第状元郎,叫武思卿)。
#煌羽定制,通常殿试一甲授翰林院编修一职,其他进士要经过考核(称朝考),成绩较好及年龄较轻者获得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进修,间中上者的进士则可能任中书、六部、御史,而间中下者只能被指派为知县,指其行事往往雷厉风行。
*科举制度-武举
汉王之乱后,煌羽帝有感八阳旗军战斗力下滑,于是于隔年下詔武科开科并且每三年开科,从民间与江湖绿林选拔有用的人才,煌羽二十五年定制,武举分乡试、会试及殿试三级。
#乡试:分内外二场,内场默写武经一段,以端正及不错漏为合,外场则考技勇,技勇包括拉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十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技勇弓必开满,刀必舞花,石举离地一尺为合。
#会试:也分为内外二场,内场一样默写武经,外场则是考步射,以三十五步为基准,立一高五尺五寸、阔二尺寸布靶,射六矢,弓以八力为准,六矢中二者为合。
#殿试:于木兰闈场举行,由皇帝亲试,内场再次默写武经,外场分前后:
前外场考步射,立一高五尺五寸、阔二尺寸布靶,各与射者距三十五步和一百七十五步,二回六矢,弓以十力为准,六矢中三者为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