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好这时候,叛军方面也发生了内鬨,原来吴一桂和郑君英二部本为合作关係,而非从属关係,郑君英竖旗起事较朱一贵更早,而在事变初期,郑君英的声势亦较大于朱一贵,而郑君英起事之后,赤山之战、凤山城陷和府城之役,每战皆捷,而吴一桂则先在冈山麓为周显龙所败,而在赤山之战和府城之役,吴一桂也要待和郑君英会拢后,方始出战日军,最后也是郑君英所部率先攻入台湾府城,郑君英遂以其功劳最大,而欲立其子郑会三为王,其他起事伙伴则以吴一桂为吴姓,可以冒充颂朝皇帝后裔来号召群眾,遂拥戴吴一桂为王,但再册封典礼中郑君英仅受朱一贵封为二十七名国公之一,郑君英心中不服,因而与吴一桂发生争执。
接着两部又发生了更严重的衝突,起因是吴一桂和郑君英二人的权力斗争爆发了在强娶妇女事件上,郑君英和吴一桂争权失利后,行事颇多骄纵,李其、李有理从中协调未果,而吴一桂入府之后,榜示禁止淫掠,想要整飭军纪,郑君英则故意掳了七名女子,其中一女尚是吴一桂集团的核心成员吴齐林的亲戚,李其、吴一桂请郑君英放人,为郑君英所拒,吴一桂于是与李其密谋围攻郑君英,两方爆发激斗,当中李有理不幸被吴之清打死,双方于是更加恶化。
吴一桂的部眾以闽籍漳、泉二府为主,而郑君英集团成员的组成则包括了闽籍漳、泉垦民和粤籍使用潮州话的潮州潮阳、揭阳、海阳一地垦民与客籍佣工,待至郑君英和其所属的粤籍将领以权力分配不公而和吴一桂集团起争执,且吴一桂集团又以整飭纪律为由密谋剿灭郑君英时,双方遂发生对立,内鬨中,郑君英集团发生闽、粤分裂,原郑君英集团的闽籍将领吴之清、吴学明选择了地缘认同,倒戈投向同为闽籍的吴一桂。
至此,整个起事集团遂分裂为使用泉漳片的闽籍垦民和使用潮汕片的粤籍垦民二股势力,而形成闽、粤对立,其后,郑君英战败,率残部败走猫儿干,并于其后降于日军,郑于同年七月抵达北京接受煌羽帝的招安,被封靖海将军于七月二十日起兵反攻吴一桂。
而就在郑接受招安的同时,吴一桂部之杨来蟆、张子京、戴穆宗、萧德基、曾福寿、洪正义、王海生、郭很正率二万馀人,陆续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