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王相公上京赶考赵老爷坦诚相告话说满清咸丰年间,我国四川省西部偏僻山区,一个叫做青城的地方,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此人姓王名琰。
虽则官不过一个小小的知县,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因而名不见经传,更不能留芳青史。
然凭其一腔正气和聪明才智,平反了一桩冤案,并将一个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的女恶霸、女土匪绳之于法,以至博得当地人民的推崇和称道,在民间流传至今。
王琰原籍直隶,家境小康,其父也是个读书人,累试不中,只得在家乡开了一间书馆,收徒授课。
由于自家终身未得入仕,只有望子成龙,倍加调教。
王琰确也没有辜负乃父期望,十几岁小小年纪就诸子百家倒背如流、诗词歌赋出口成章。
乡试、县试均力拔头筹,单等来年大比,科举得中即为出头之日。
本县太爷陈某,进士出身,为人正直厚道,不善拍马迎奉,故不得上司赏识,县令位置,一坐二十余载,年过半百,仍不得志,无缘升迁。
只得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代,惜陈县令膝下无子,只养得一个女儿,于是千方百计欲寻一乘龙快婿以继其志。
访得王琰品学兼优、人才出众,即招媒妁言之,双方满意,遂结了秦晋之好。
从此,在陈、王二老的谆谆教导、鼎力培育之下,王琰果然出落得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志大情深、一表人才。
是年,正值大比。
王琰为求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