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北伐胜利冲昏头的张浚,稍微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当前的军事力量佈署,发现在长江中下游有韩世忠、张俊与刘光世等三人各据要塞,再来是长江中上游有岳飞与吴玠两人,兵力虽然较少但是与将帅关係密切,战斗力也比较高。虽说要稳定时局不得不倚重军人,但是由五大军事力量划分各自的战区,终究是宋朝立国以来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刘光世不适任必须罢黜,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有必要将淮西军併入其他四人之中任何一军吗?以目前情况看来,不管加入谁的部队,都将使那个人实力爆增,凌越他人甚多,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从根本上完全违反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于是张浚赶快去找高宗,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两个人稍为讨论了一下就决定,淮西军还是一支独立的部队,将统制王德升任都统制,由都督府直接统领。
总之,一切都没变,只是五大军事力量之中,淮西军一支的大帅由刘光世变成张浚。
对于岳飞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覬覦刘光世的部队,甚至连朝廷想罢黜他都不知道;是高宗与张浚主动告诉他要把淮西军併入岳家军,等到岳飞的雄心壮志受到激发,热情高昂后又浇他一盆冷水,当然会有被耍的感觉。
因此,岳飞于邵兴七年三月怀着极端灰心失望的情绪离开建康,溯江西上回到庐山东林寺旁他的居第中去。岳飞实在按捺不下心中的不平,便写了一道奏章给朝廷,只说因为与宰相张浚议事不合,请求解除兵权,留在庐山,为他的母亲补满守孝的时间。
高宗收到岳飞的奏章,一方面马上退回不准,希望他復出治事,一方面又接受张浚的建议,委派兵部侍郎张宗元前往鄂州去担任宣辅判官,暂时接替岳飞掌理军务。
张宗元是张浚的亲信,张浚安排他充任这个职位,既可就近观察岳飞是否有与部属连络?还可监视他们的反应与行动。万一岳飞与高宗真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