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恰好想法一致。
不过,听闻主持本次秋闱的主考官李明朗擅写大气瑰丽的青词,以好文采著称,沈长林曾有过几瞬犹豫,犹豫是否要将答卷修饰的更清丽秀美,去迎合考官的审美。
但这念头终究一闪而逝,师傅的话给了他更强的信心。
迎合奉承,终不及平心做事。
况且,沈长林宽慰自己,即便会试不第,回去做个县丞或学官,照样可施展拳脚,他已经很棒了!毕竟,读书的最初想法,是好去镇上做学徒来着。
思维跑偏一瞬,沈长林想起在咸水村读书的年幼时光,仿若隔世。
他勾唇轻笑,收拢神思,开始认真审看时政策论题,这次会试一共有三题策论,每题限字数三百,不必拘泥格式,均由今上亲自出题。
看到题目的那刹,沈长林一点都不意外,到华京城后,他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皇家秘事,看透了盛世繁华背后腐朽的内核,大乾朝看似巍峨壮阔,却已从骨子里腐坏。
因此,圣上出这样的策论题,根本是情理之中。
——朕与众卿共治天下,然,君臣常有嫌隙,何解?
——胡人性贪劣坏,常南下犯我边城,虽暂休兵戈,难以持久,何策可安边?
——民穷国贫,国库匮乏,有何充盈国库而不伤民之策?
三道策论题,句句问在大乾朝的痛点上,足可见皇帝虽年老体弱,但对大乾的现状洞若观火。
帝国在无声无息的衰落,他一清二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