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道,通到现在的安平古堡,也就是说那个地道连接热兰遮城与普罗岷遮城。告诉我这则传说的几位耆老,说他们的先祖曾被国姓爷指派搬运大量的物品到那个地道里,据称是五、六百箱的黄金。我之所以认为这个说法可信,是因为这些人的先祖都明确指称郑成功与几位将领叫这批黄金做『日月之护』。日月合之为『明』,日月之护,明之守护,多么贴切的名字啊!至于地道通往安平古堡的说法,这部份我本身是抱持怀疑态度的,毕竟两地相距四公里,还间隔着台江内海,以当时的工程能力而言,要建造四公里的海底隧道,可说是天方夜谭。」何昊雄教授说。
何昊雄教授不再说话,但陈文钦教授却不见任何回应,反而气定神间地闭起双眼,像是在确定何教授已经说完他想说的,也像是在思考。
毓璇则小声地在我耳边问了句:「赤崁楼和安平古堡之间以前是海?」
我小声地回答毓璇的疑问,尽量不去打扰到两位教授的谈话。
「嗯!海岸线约在现今的西门路,下回前往安平时可以留意,在西门路之前是缓缓下坡,过了西门路地势会趋平缓。安平以前是一个被称做鯤身的海上沙洲,它与赤崁所围成的内海就称为台江。」我说。
陈文钦教授这时睁开双眼,彷彿成竹在胸,慢条斯理地开始反驳何昊雄教授的「古井传说」。
「你的观点有点矛盾,按照你刚才所说,天地会总部设立在黄金埋藏地点的入口附近,那么埋藏地点应该在现今的台南公园一带,那里曾是被视为天地会总部的陈永华宅邸,怎么又说埋藏地点的入口可能是赤崁楼的古井?或是埋藏地点可能在孔庙?那个古井我们不是一起下去勘察过了,证实就是一个普通汲水的古井而已。更何况如果郑成功真的有那一批庞大的军錙,我不认为身为郑成功的户官,也就是会计的杨英会对这批军錙毫不知情。郑成功每次出征,都是由杨英调度粮餉,但怎么不见在他所着的《从征实录》中有相关记载?你刚刚说的那些,全是传说逸闻,至少提出一些文献史料来支持有宝藏的论点吧!我们做学问可不能全凭传说啊!」陈文钦教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9页